陈磊 / 刘永 / 贾海峰 / 沈珍瑶 校
Language: Chinese
Douban ISBN
Publisher: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Published: Jul 14, 2021
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流域水环境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典型案例、管理模式等内容。通过对流域过程的基本介绍,让读者对流域水环境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 本教材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实用性,适合于从事地理、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管理、信息等研究的学者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也可供流域管理部门及环境保护部门决策参考。【前言/序言】江河奔腾,滋养万物,上善若水,泽被苍生。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加剧,流域水问题越来越突出,具体体现在水资源量和水环境两个方面。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的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问题,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在水资源短缺越发突出的同时,人们又在大规模污染水源,导致水质恶化。全世界目前每年排放污水约为4 260亿t,造成55 000亿m3的水体受到污染,约占全球径流量的14%。据联合国调查统计,全球河流稳定流量的40%左右已被污染。流域是一个相对封闭且具有完整性的水文循环体系,通过水在陆域—水域、支流—干流中的流动对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水资源、水环境及水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同时流域也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单元,是人类利用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的载体,也是人类认识、利用、管理水资源、水环境的最佳空间单元。近年来,以流域系统为对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逐渐增多,但目前关于流域水环境系统的系列教材尚属空白。因此,本教材拟通过系统性介绍流域水环境学知识,使读者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流域相关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更好地为改善流域水环境服务。流域水环境学是解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从需求到概念再到问题解决的关键,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前沿性、应用性等特点。因此,这本看似“成分”复杂的教材,虽包含了水文学、环境学的基础知识,又包括了流域科学研究方法和治理案例,但这本教材的主线,其实是非常清晰的:认识伴随着流域水循环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学习流域水环境相关的一般规律,掌握相关科学研究方法,熟悉已有案例的经验。本教材融合了作者2005年以来对流域水环境学的认识,在几个专题中,系统梳理了专业知识与邻近学科知识的关系、不同学科研究方法的关系等,也收集了许多精彩的流域治理案例。希望本教材不仅能给科研人员和学生构建起合理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给广大读者在改进研究方法、提升对流域系统认识方面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本教材按照“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典型案例—管理模式”布局,共设置了5个部分,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本教材概述。简要介绍了流域水环境学科特点及教学难点。第二部分为流域系统基础知识。通过对流域水文过程、土壤侵蚀过程和污染物输移过程的基础知识点的介绍,使读者对流域水环境学产生基本认识。第三部分为流域系统研究方法。通过对流域水环境研究涉及的监测方法、调研和评价方法、模型方法的介绍,使读者能够掌握流域水环境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对流域环境问题进行有效分析。第四部分为流域污染治理案例。通过对农业、城市、湖泊等典型流域的经典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模式进行梳理,使读者具备解决流域典型水环境问题的能力。第五部分为流域系统管理模式。通过对流域规划、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应急等内容的介绍,使读者熟悉流域管理的典型模式。本教材由陈磊、沈珍瑶组织写作,各部分具体分工如下:第一部分刘国王辰陈磊第二部分焦聪李蕾芳第三部分余宇杨念王成成第四部分刘永贾海峰王诗绘第五部分刘国王辰陈磊全书由陈磊、刘永、贾海峰统稿,沈珍瑶主审。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以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6级、2017级、2018级、2019级、2020级硕士研究生对本教材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四轮试用,许多同学给出了大量的反馈和宝贵的建议,为本教材的修订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在此对试用过和即将使用本教材内容的同学们的参与和支持致以敬意。本教材虽然在编者原有研究基础和大量文献调研与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完成,但是由于编著者水平所限,定有不当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Description:
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流域水环境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典型案例、管理模式等内容。通过对流域过程的基本介绍,让读者对流域水环境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 本教材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实用性,适合于从事地理、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管理、信息等研究的学者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也可供流域管理部门及环境保护部门决策参考。
【前言/序言】
江河奔腾,滋养万物,上善若水,泽被苍生。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加剧,流域水问题越来越突出,具体体现在水资源量和水环境两个方面。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的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问题,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在水资源短缺越发突出的同时,人们又在大规模污染水源,导致水质恶化。全世界目前每年排放污水约为4 260亿t,造成55 000亿m3的水体受到污染,约占全球径流量的14%。据联合国调查统计,全球河流稳定流量的40%左右已被污染。
流域是一个相对封闭且具有完整性的水文循环体系,通过水在陆域—水域、支流—干流中的流动对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水资源、水环境及水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同时流域也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单元,是人类利用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的载体,也是人类认识、利用、管理水资源、水环境的最佳空间单元。近年来,以流域系统为对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逐渐增多,但目前关于流域水环境系统的系列教材尚属空白。因此,本教材拟通过系统性介绍流域水环境学知识,使读者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流域相关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更好地为改善流域水环境服务。
流域水环境学是解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从需求到概念再到问题解决的关键,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前沿性、应用性等特点。因此,这本看似“成分”复杂的教材,虽包含了水文学、环境学的基础知识,又包括了流域科学研究方法和治理案例,但这本教材的主线,其实是非常清晰的:认识伴随着流域水循环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学习流域水环境相关的一般规律,掌握相关科学研究方法,熟悉已有案例的经验。本教材融合了作者2005年以来对流域水环境学的认识,在几个专题中,系统梳理了专业知识与邻近学科知识的关系、不同学科研究方法的关系等,也收集了许多精彩的流域治理案例。希望本教材不仅能给科研人员和学生构建起合理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给广大读者在改进研究方法、提升对流域系统认识方面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本教材按照“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典型案例—管理模式”布局,共设置了5个部分,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为本教材概述。简要介绍了流域水环境学科特点及教学难点。
第二部分为流域系统基础知识。通过对流域水文过程、土壤侵蚀过程和污染物输移过程的基础知识点的介绍,使读者对流域水环境学产生基本认识。
第三部分为流域系统研究方法。通过对流域水环境研究涉及的监测方法、调研和评价方法、模型方法的介绍,使读者能够掌握流域水环境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对流域环境问题进行有效分析。
第四部分为流域污染治理案例。通过对农业、城市、湖泊等典型流域的经典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模式进行梳理,使读者具备解决流域典型水环境问题的能力。
第五部分为流域系统管理模式。通过对流域规划、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应急等内容的介绍,使读者熟悉流域管理的典型模式。
本教材由陈磊、沈珍瑶组织写作,各部分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部分刘国王辰陈磊
第二部分焦聪李蕾芳
第三部分余宇杨念王成成
第四部分刘永贾海峰王诗绘
第五部分刘国王辰陈磊
全书由陈磊、刘永、贾海峰统稿,沈珍瑶主审。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以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6级、2017级、2018级、2019级、2020级硕士研究生对本教材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四轮试用,许多同学给出了大量的反馈和宝贵的建议,为本教材的修订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在此对试用过和即将使用本教材内容的同学们的参与和支持致以敬意。
本教材虽然在编者原有研究基础和大量文献调研与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完成,但是由于编著者水平所限,定有不当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